寫在前面的話:長征,是中國共產黨黨史上留下的一部濃墨的壯麗詩篇。2015年夏,我陪同中國國家畫院畫家王躍奎到赤水河一帶寫生,對太平革命紀念館、土城青杠坡戰役遺址等地參觀,萌生了沿紅軍長征線路風景寫生的念頭,從此,采用自駕方式利用節假日,我們倆一路追尋,體驗長征精神,邊走邊畫。今年正值建黨百周年和民盟成立80周年,受正權兄之約,把近兩年與躍奎在長征路上的習作及部分經歷、作品做一個簡要回顧,以此作為建黨百年、民盟成立80周年紀念,借以激勵前行!
乙未之夏,攜躍奎一家去往貴州遵義_朗德一線寫生,沿途紅色遺址頗多,像極了丟進染缸的布,被長征精神吸引,再難掙脫。次年,無因由選擇了赤水_太平_土城_古藺二郎一一線寫生,畫風景也不再是唯一,討論最多的還是長征的歷史和故事,此刻,共同萌生的未來選擇,咱相約畫長征路線,行動得有儀式感:長征之遇見?水墨丹青繪長征?重走長征路,譜色繪長征?不亦樂呼!
由此,沿著長征路寫生這6年來,所有的暑假,節假日都只有一個念頭,出發!去長征!
初年,沿著中央紅軍長征路線,原本只在書本上讀過仰慕過的地方,在當年紅軍走過的地方,背起行囊,我倆用自駕的方式,一段一段慢慢咀嚼,品味無常,沐浴其中,遵義會議會址、青杠坡戰役、四渡赤水河畔、瀘定橋、臘子口、隴西、會寧、將臺堡、吳起、延安……
一路行來, 不覺間己逾4萬多公里,其中收獲了許多感動,經歷了些許艱辛,在紅軍長征面前雖不算什么,但對于我倆來說卻也十分不易,風餐露宿、暴雨驟至、飛石突降、高速避險、胎曝自救……常不知黑白,不知三餐,不懼蚊蟲,不畏熱冷、不管晴雨……如戀人,如戰士,相持相伴,痛苦如斯,快樂如斯,絆留于那紅軍長征過的山水間,重溫那種不屈的精神,于建黨百周年之際,總算完成了我倆的這段長征,躍奎作品頗多,收獲巨豐,我對國畫拙筆初識,師門改投,頗忐忑,但亦自勵堅持,今將部分照片作品呈上,也算一段小結,未來的長征才開始,祝躍奎愈行愈遠,祝朋友們珍惜所擁有的一切,感恩遇見!
學偉寫于庚子臘月十二日子夜 2020.08拍攝于延安
今年暑假,我同躍奎一家一起前往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,我驅車去延安同躍奎一家匯合,感覺延安城市干凈整潔,車水馬龍,一派繁忙景象,在市中心道路上仰頭就能看到寶塔山上寶塔,在書本上曾經無數次看到,站在它的面前感覺無比的親切,夢里幾回牽掛總算實現,中國共產黨無數先烈在此開展堅苦卓絕的抗戰,實在了不起,首站去到革命紀念館,去參觀的人很多,廣場很大,此行也是躍奎明年長征寫生畫展的最后一站,我倆歷時6年,行程往返達4萬多公里,基本去到了長征途經的所有節點,這也是我倆的長征!參觀紀念館后在橋頭寫生了一幅畫,心愿也成,此行滿滿!
接下來第二站去到中國革命時期最早的藝術發源地_魯迅藝術學院,在這里產生了一大批中國的藝術前輩,當就美術來說諸如古元、蔡若虹、華君武等一大批老藝術家,小時的愛不釋手的版畫連環畫大多出自他們,參觀完校園遺址又去到對面山上觀著了舊居和展館,不知不覺己近天黑,還是得完成當日作業,景象逐漸模糊,只能摸黑完成了一張真正的寫意畫,夜幕下的魯藝!
感覺效果都還不錯,心情非常好,雖晚猶覺不舍,人走心未離,頗多感慨,今夜無眠!
延安之行,圓夢之旅,延安就是我最向往的地方!節選日記2020.08.04)
長征寫生點示圖
2018.08拍攝于迭部
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縣是紅軍長征進入甘肅的第一個縣,長征途中著名的臘子口戰役就是在迭部進行的。
2020.10拍攝于南泥灣
今年第二次同躍奎來到延安,迫切來到南泥灣,南泥灣是位于延安城東南45公里處的一條狹窄溪谷,聽說之前,此地野獸出沒,杳無人煙。 1941年春,由于當時國民黨反動派對陜甘寧邊區及抗日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,中共中央命令八路軍三五九旅進駐南泥灣,實行屯墾,生產自救。沒有房,自己動手挖窯洞;沒有菜,挖野菜吃;沒有工具,就自制鋤、鏟,他們以驚人的毅力,在荒山野嶺種上了莊稼。短短的三年,由王震旅長率領的三五九旅發揚“自力更生,艱苦奮斗”的革命精神,把荊棘遍野、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“處處是莊稼,遍地是牛羊”的陜北好江南。南泥灣雖然不是長征路線,但是在中國紅色革命中也是十分了不起的地方?。ü澾x日記2020.10.15)
《黃河東流》王躍奎68*68cm
《黃河遠上白云間》王躍奎68*68cm
《黃河幾繞香爐寺》王躍奎68*68cm
《天高日麗南泥灣》王躍奎68*68cm
《云起太平》王躍奎68*136cm 《陜北秋色》蔡學偉18*45cm
《黑龍寺》蔡學偉18*45cm
《夢里山鄉》蔡學偉18*45cm
《山高云淡》蔡學偉18*45cm
2020.08拍攝于南泥灣
《幕色》蔡學偉18X45㎝
2020.08拍攝于 梁家河
梁家河,一個聞名全國的知青點,上午參觀完延安魯藝舊址,驅車前往佳縣,途經梁家河,早有所聞該地風景優美,故前往,車停路邊某村臨停車場,帶上畫具步行前行,到得景區門口,果見諾大停車場車輛為患,人群排隊購換乘電瓶車票,在當下年代,知青點能引來如此多國人敬仰,攜家帶口前往,來感受當年艱苦的知青生活,我們慕名而來,遺憾不能在景區寫生!溝里風景的確優美,典型黃土高原夾溝特色,山闊坡平溝深,溝里多莊稼,坡兩側多樹木,半坡居家,眾山裸露多旱,多處知青舊居雖經改造仍能感受到當年的艱苦環境,一個人身處逆境,不斷努力最后讓人景仰,的確了不起?。ü澾x日記2020.08.05)
2019.08拍攝于將臺堡
將臺堡位于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南部葫蘆河與馬蓮川河交匯處,距縣城30公里,兩河交匯形成三角埠坪,地勢平坦寬闊。據說兩千年前的戰國秦長城由此經葫蘆河向東逶迤延伸,漢代古城遺址依稀可見。原高凸之地,民間傳說為古代軍事要塞的點將臺,民國初年在此筑城堡,由此得名將臺堡。1936年10月22日,中國工農紅軍一、二、四方面軍在將臺堡會師,標志著紅軍長征勝利結束。
《人家》蔡學偉18*45cm
《故鄉》蔡學偉18*45cm
2019.08拍攝于葭縣
《千佛古韻》蔡學偉18*45cm
《守望》蔡學偉18*45cm
2018.08拍攝于巴馬
2018.08迭部《扎尕那》18*45cm
2018.08拍攝于稻城
《晨》蔡學偉18*45cm
2018.08拍攝于甘孜
1935年,紅一、四方面軍經過長途跋涉,艱苦轉戰,先后進入甘孜藏區,1936年,紅二、六軍團為北上抗日也從云南進入甘孜藏區,與紅四方面軍在甘孜勝利會師。從1935年5月至1936年7月,紅軍在甘孜的15個月時間里,經歷過驚心動魄的戰爭,也爬過艱險的雪山,在這里,紅軍留下了他們的血和淚,今年我同躍奎選擇自駕川西,從318國線繞道317國線,重走紅軍長征路,追憶紅軍先輩的光榮歷史。紅軍在甘孜的多個地方都有過非比尋常的故事,讓我們記住這些地名:瀘定—康定—丹巴—道孚—爐霍—甘孜—白玉—巴安--巴塘—得榮—稻城—理塘—雅江
《劍門關》蔡學偉18*45cm
2018.08拍攝于古藺
良村鎮是紅軍長征“四渡赤水 ”經過的地方之一,1935年1月24日,紅5軍團前衛部隊為阻擊追來的川軍郭勛祺部,保證紅軍 中央縱隊順利通過良村,在梅溪河與追來的川軍開展激戰,給川軍迎頭痛擊。此為著名的“梅溪河戰役”。雖然沒有“青桿坡戰役”著名,這是紅軍從遵義出發后第一次與川軍正面交鋒。寫生時遇見“365重走長征路”小分隊后合影留念。 2018.08拍攝于臘子口
2018.08拍攝于迭部
《迭部遠眺 》蔡學偉18*45cm
2018.08
臘子口戰斗是指1935年9月13日,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(由紅一方面軍第1、第3軍和軍委縱隊改編)從甘肅省俄界地區出發,繼續長征北上。16日,先頭部隊紅4團在前進中擊潰國民黨軍新編第14師第6團的阻截,當日下午逼近甘肅省南部要隘臘子口的著名戰役。
2018.08拍攝于夾金山
夾金山(又名大雪山)位于懋功以南,海拔4000多米,一上一下要走七十余里路,高山缺氧,憋得人喘不過氣來,渾身無力,有些人坐下休息就起不來了.6月12日,中央紅軍先頭部隊翻越夾金山后到達懋功東南的達維,與紅四方面軍會合.6月26日,紅一,四方面軍在懋功以北的兩河口舉行了會師大會。
《無題》蔡學偉18*45cm
《老房子》蔡學偉18*45cm
2018.08拍攝于將臺堡
《云起太平》蔡學偉18*45cm
《秋韻》蔡學偉18*45cm
《茶山古道》蔡學偉18*45cm
《村落》蔡學偉18*45cm
《磧口古鎮》蔡學偉18*45cm
《昭化古鎮》蔡學偉18*45cm
《冬韻》蔡學偉18*45cm
《扎尕那》蔡學偉18*45cm
《黃河東流》蔡學偉18*45cm
2018.08拍攝于南泥灣
《秋深南泥灣》蔡學偉18*45cm
《赤水悠悠》蔡學偉68*68cm
《黃河東流》蔡學偉68*68cm
《云起》蔡學偉68*68cm
《塬之云舞》蔡學偉68*136cm
《塬之舞》蔡學偉68*136cm
《塬之守望》蔡學偉96*192cm
《脊梁》蔡學偉96*192cm
后記:因編輯倉促,水平有限,尚不足以表達內心之十分之一,圖片亦未加修飾,值此建黨百年之際,姑且奉上,權當對自己數年來長征路之行的體己放下,感恩于遇見,遇見的人,遇見的事,遇見的風景,感恩于那些讓自己感動的所有回憶,這些都將豐富著自己的人生,也期待著未來更多的感動遇見…